电梯物联网设备的出现和普及,为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电梯的运行安全性和维护管理水平。 电梯物联网设备通过内置的各类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了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数据采集。诸如速度、载重、楼层信息、门开关次数、电机温度等关键参数被精准捕捉并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这为监管部门提供了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使得监管工作由过去的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介入,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与精度。 其次,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电梯运行状态,一旦发生超速、超载、异常振动、电源故障等问题,系统能够迅速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移动终端或监控中心实时通知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有效降低了电梯事故的发生率,有力保障了乘梯人员的生命安全。 物联网设备所收集的大数据经过云计算平台的智能分析处理后,可形成可视化报告,帮助监管机构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预测电梯可能发生的故障,从而提前进行预防性维护。相较于传统的定期维保模式,这种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可以避免因设备老化或磨损导致的突发故障,降低电梯停运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电梯的整体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电梯物联网设备还具备强大的远程诊断功能,使得技术人员无需到达现场即可了解电梯的具体状况,进行远程调试与修复,进一步提升了电梯运维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电梯物联网设备凭借其强大而精准的数据采集能力、实时监控能力和智能分析预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电梯行业的监管水平,为构建智慧、安全、高效的电梯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编辑:王可欣
榆林市智慧电梯监管平台构建电梯安全事前预警、事中响应和事后追溯智慧监管机制,实现电梯监管从人防到技防、从报警到预警、从可视到可知的转变,全面提升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运用智慧监管手段加强我市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着力解决电梯管理责任不落实、维护保养不到位、信息不公开等问题,最大限度保障电梯安全。1.电梯加装物联网监控本期重点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酒店宾馆、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加装电梯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了对电梯运行状态的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对乘客的乘梯行为、电梯故障、维保作业情况实时采集信息并提醒,实现了监管端、物业、维保单位实时收到故障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平台正常运行后将有效的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2.维保质量精准考核通过远程监测终端实时记录电梯维保过程关键运行数据和电梯安全装置动作时电梯的状态参数,实时分析维保人员的维保时间以及在维保过程中的实际工作内容,对维保频次、维保质量实时考核,实现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行为精准打分画像,结合专家评定,对维保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健全诚信维保机制,引导辖区维保市场科学有序竞争。3.电梯困人智能救援建设电梯困人故障可视化智慧救援系统,一旦发生电梯故障困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特殊人群自救能力不足、或轿厢紧急报警装置无人响应),系统可自动识别分析并先通过智能语音安抚功能,对被困人员提供科学指引。再通过云端自动拨打物业管理电梯安全员电话、电梯维保人员电话以及维保公司负责人,告知困人电梯所处小区楼栋位置、楼层信息,为电梯困人事故提供快速、及时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自动记录困人过程视频、记录救援人员到达时间、救援完成时间,监管救援单位及时救援情况。
根据中国电梯协会公开数据显示,2011-2018年中国电梯保有量逐年增加,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但增长速度放缓;截至2018年底,国内电梯注册总量达到627.83万台。这么大数量的电梯,还是特种设备,全国的监管人员有多少呢?目前没有看到统计数据。不过从某些城市的数据可见一斑。【电梯监管的城市投入比重】某市,电梯总量约四万部,市一级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四人,区县一级共十余人,一共约二十人。比照电梯数量,人均监管电梯2000部。要知道电梯归属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管理,而特种设备有八种。2019年1月15日,公安部官方微博发布,2018年新增机动车辆3172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3.7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4亿辆。再看汽车的官方监管人员呢?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涉及到交通、交警、道路、征管等诸多部门。脑补一下,汽车的人均监管数量比电梯的人均监管数量,恐怕要小一个数量级吧。更何况,还有满街能看到的摄像头、超速、违章的电子科技手段。 【电梯运行的安全问题相对比公共交通来说,危险级别是一样的】电梯的平均价格要比一辆汽车更多一些。电梯和汽车一样,也是交通工具。电梯和汽车一样,也有危险性,也需要专业人士维护保养。当然,电梯不能移动,更容易监管。但即便如此,相对监管的投入和方法,电梯也远远不如汽车。电梯设计寿命十五年,眼见得中国电梯已经到了大量问题高发的“年纪”了,怎么办?显然,增加电梯监管人员不靠谱。不仅是不符合改革的方向,从操作上也很难解决。国家特种设备监督局做出了改革调整,例如:监测检验的市场化、按需维保等探索,力图通过市场力量加强电梯安全的监管。不过,这仍然不足够。毕竟,监管没法市场化,还是政府的事情。【做“科技监管”,才是电梯安全监管的必由之路。】其实这些年来,科技手段在监管领域应用颇多。从金融机构到食品药品,从环保到安全生产,大量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减轻了监管的负担,也让监管真实地落地、可行。应对电梯的监管,电梯物联网是必由之路,是切实可行的科技手段。应用物联网手段,不仅能让电梯安全监管之下,而且能够直接监测电梯全生命周期,从而监管了电梯相关的整个行业。利用电梯物联网的数据,还能实现“智慧电梯”,够让电梯变得“聪明”起来,提升电梯的平均可用时间和电梯寿命。有关更详细资料,参见奥远智慧电梯的其他文章。只有增加电梯监管的科技元素,政府才能在现有人力情况下,真正做到监管到位。而且,科技渗透和深入到监管领域,未来必然将不仅是趋势,更是必然。奥远智慧电梯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在生产,对运营和监管,一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