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梯百科

listImg
2024-12-20

智慧电梯安全监管平台是什么

电梯是现代城市重要的纵向交通工具,但因为产权不明晰、多头管理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监管部门做出很多努力,却因为缺少有效的抓手,电梯实际运行数据不完整,监管很难真正意义上到位。因此奥远智慧电梯提出智慧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多维度方面实现智慧电梯安全监管。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智慧电梯正逐步改变着这一局面。 以技术创新驱动电梯安全管理在当今信息时代,物联网(IoT)、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解决传统电梯安全管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轿厢、电梯机房等部位安装电梯安全边缘计算盒子(AIbox)及普通摄像机,构架电梯“感知神经”系统,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据行业报告指出,这种实时监测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故障预警的准确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乘客安全。 打通电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厘米一旦发现异常状态立即发出警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严重事故,这是智慧电梯安全监管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能够有效打通电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厘米”,即从传统的定期检查模式转向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预防性维护。例如,在某一线城市的应用中,该平台成功减少了30%以上的电梯故障率,并缩短了平均维修响应时间至1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电梯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现科学化与精准化的电梯监管建立智慧电梯监管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手段,通过监测采集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每台电梯的运行状态,挖掘电梯多维数据关联性,探索视频信息中安全乘梯状态识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对电梯的动态管理、精准监管、科学监管。据统计,通过这样的智能监控体系,可以提高电梯管理效率约40%,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助于构建绿色智慧城市。 智慧电梯安全监管平台,解决电梯监管问题,使得电梯安全管理步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采用智慧电梯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市民带来了更便捷、更安全的生活体验。未来,智慧电梯还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服务生态。 

listImg
2023-09-15

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管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

北京市是全国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电梯总量达到63.5万台,其中住宅电梯占比超过80%。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市在电梯安全监察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北京市于2003年制定了《北京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并于2016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电梯生产、使用、维保、检验、监管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电梯的安装、改造、维护、检验等工作流程,建立了电梯安全监察的制度和机制。 北京市实行市、区两级特种设备监管体制,建立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北京市还建立了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电梯运行状况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北京市建立了以“96333”为统一呼叫号码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困人救援的快速响应和协调指挥。 北京市于2018年开始实施了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将检验与检测分离,充分发挥检测工作对电梯安全状况的诊断作用,优化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在2020年开展了电梯维保改革试点,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转变,鼓励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维保质量和效果。北京市还积极推动“全包维保”模式,在住宅领域培育专业化、规模化、长期化的电梯使用管理主体。  北京市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鼓励电梯相关方投保电梯安全责任险,提高保险覆盖率;加强与消防等专业救援机构的联动协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的引导和支持,形成电梯安全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

listImg
2023-08-25

加强电梯安全监管的法律与政策措施

电梯安全事关公共利益,必须强化政府监管导向,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充分发挥国家监管力量,方能实现电梯行业安全发展。以下我就加强电梯安全监管的法规与政策措施提几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电梯安全法,对电梯的设计、生产、安装、维保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提出强制性安全标准与要求,并明确电梯生产企业、使用企业、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这可以统一电梯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配套修订完善电梯安全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法规实施提供细则支撑。 建议将定期安全检查写入法规,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必须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日常及年度安全检查,消除监管盲区。可参考电力、消防等领域的做法,赋予监管部门相关入户检查权限。对拒不接受检查的单位,授权监管部门可采取限期整改、停运停用等行政措施,促使其配合检查。 加大电梯企业和使用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可将严重影响电梯安全的行为、人员列入黑名单制度,通过联合惩戒实现联动监管。利用社会监督,如果电梯出现任何问题,社会各界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以发挥公众参与监管的积极作用。 为保障电梯安全运营,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电梯监管工作,完善电梯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对电梯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处置各类违法行为,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监管的积极作用。只有通力合作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的合力,持续推进电梯行业安全生产,才能切实维护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电梯事故全面治理。

listImg
2023-08-24

电梯安全监管的角色与责任分工

电梯安全监管事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来完成。在电梯安全监管中,监管部门、电梯生产企业、使用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等角色负有不同的责任。 监管部门是电梯安全监管的主导力量,既包括国家层面的市场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也包括地方政府的住建、城管、安监等部门。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电梯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定期或抽查式的电梯安全检查,并对存在问题的电梯产品、企业进行处罚,以确保法规和标准得以贯彻执行。 电梯生产企业负有电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其需要严格按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产品质量问题承担相应的召回和赔偿责任。对于参与政府电梯改造项目的企业,更应确保产品和工程质量。 电梯使用企业和物业公司负责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组织定期检修等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排查电梯故障隐患。使用企业也需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开展各项电梯安全检查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按标准对电梯进行型式试验和年度检验,根据检测结果对电梯性能作出客观评价,为监管部门监管决策和电梯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电梯安全监管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各相关方通过积极履行职责,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电梯安全运行,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推动社会责任共担。

listImg
2023-08-22

基于技术的电梯安全监管策略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电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一些突发情况和设备故障,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为了提高电梯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基于技术的电梯安全监管策略应运而生。 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相融合,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在电梯安全监管中,可以通过在电梯中部署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电梯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监管部门和维护人员就能够随时掌握电梯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基于物联网技术,监管部门和电梯维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当电梯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紧急措施。同时,远程管理也能够提供电梯维修和保养的计划安排,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通过对电梯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例如,对电梯故障频次、维修周期、维护成本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风险,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此外,利用数据分析还可以优化电梯维护计划,减少维修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基于技术的电梯安全监管策略的实施,可以大大提升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它也提供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监管手段,方便监管部门和维护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基于技术的电梯安全监管策略将发展得更加完善,并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电梯出行环境。

申请试用 联系电话

134-6668-2873

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