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远智慧电梯:电梯改革应该改什么?电梯维保改革与创新思考
时间:2021年11月17日 14:22:57 来源: 奥远智慧电梯
奥远智慧电梯:电梯改革应该改什么?电梯维保改革与创新思考 
一直以来,电梯的检验检测、维保管理,都是头痛问题。从而电梯维保改革一直停滞不前,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目前执行的法规是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于2003年3月11日发布(国务院373号令),2009年1月24日有过一次修订(国务院549号令)。
 
2008年,中国电梯总数量是117万部左右,而2018年末这个数字是627万部,增长了近5倍。很显然,当初条例制定的环境,与当前环境已经大不相同。而且,这些年电子信息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电梯所面临的技术环境也完全不同了。改革已成必然。
 
客观上,房地产的兴起太过迅猛,诸多法律关系未能整体考虑,而且政府管辖部门也未能协同。主观上,因为从业企业和人员颇多,各利益方都有自己的意见、莫衷一是,尚未达成一致。这都带来了一些问题,也都需要改革去解决。
 
但也要看到,伴随国家发展、经济成长、行政改革,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梯已经成为局部的焦点问题之一,改起来影响面很大、很不容易,但又必须改革、越早越好。
 
国务院条例是上位法,在此基础上各省市还有一系列的地方法律和相关规定。电梯维保改革,不是一个点的改革,而是涉及到多个方面、涉及到各种利益的深化改革。但也正是这种深化改革,才能给市场带来新的红利、新的机会。
 
电梯维保制度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仅仅修订条例,或者一纸文件,很难从根本解决问题。但是只要是目标清楚、价值观明确,就可以分批次、循序渐进,用时间去解决问题。
 
不管采用怎样的改革步骤、该成什么样子,大概都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探索:
 
第一是电梯的权属问题。
 
如果细分权属,电梯的权利大概可以分解为:所有权、运营权、使用权、监管权、维保权、检验权和检测权。
 
电梯的所有权,按照现行法律,属于业主共有财产。也就是在买房子的同时,购买者也买下了公摊面积和公共资产。房子毕竟有门户,作为私产比较好行使权利,但电梯作为共有财产,就免不了陷入经济学所说的公共的悲剧。
 
这一点,是房屋产权带来的毛病,不太好直接解决。但是,如果允许电梯的产权转移,就可以为未来电梯运营留下空间。
 
至于电梯运营权,现在归物业,责任也归物业,但物业由业主(业主委员会)雇佣。使用权则是全体乘梯人(不仅是业主,也不仅是业主或者物业允许的人)。监管权没什么好说。维保权则是特种设备的技术和责任要求,由监管权约束。检验权归属有资质的电梯安全检验单位,检测权是公益性检测单位,这两者也在由监管权约束之下。
 
从上面描述分析:所有权是独立权利,由物权法律赋予权利,可以约束了运营权和使用权。监管权也是独立权利、由国家赋予行政职责和权利,可以约束维保权、检验权和检测权。所以,改革和创新,其实是围绕着所有权和监管权进行的。
 
第二是电梯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运行。
 
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约定了电梯的监管、运营、维保、检验、检测责任,以及相关的标准,但并未对电梯全生命周期有所表述,这就带来了可持续运行的问题。
 
房屋的产权,不管是四十年还是七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远大于电梯设计寿命的十五年。十五年之后怎么办、谁来负责更换电梯?这便是隐患。因为产权方难以约束,所以目前是将物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但是物业方是合适的责任主体吗?很显然,弃管楼就说明了问题。
 
作为法律保护的物权,电梯是一项“不动产”,但却有是“动产”。所以电梯的物权,其实质是电梯正常使用的权利。但是谁来保障电梯的正常使用?设计寿命只有十五年,十五年后又该如何?这些问题,既是使用权问题,也是财产权问题。简单认为所有权归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改革的方向,必然是要逐减解决掉这些矛盾。让隐性的权利关系理顺,并让享有权利的人拥有权利,承担责任的人能够承担责任。唯有如此,最终的安全监管才能真正落地,并市场化解决问题。
 
第三是明确或强制性引入电梯终身责任方。
 
根据上两条的描述,电梯实际上是“弃儿”。貌似有多方在实施电梯的权利,但却没有最终的权利行为人(业主委员会并不靠谱)。电梯改革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最终的责任人。
 
既然现有责任人承担责任有困难,或者会存在责任真空,那就需要找到一个至始至终都承担责任,而且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主体。这个主体可以是保险公司(最不容易到倒掉的企业),也可以是电梯财产的拥有者(对商业楼宇来说,天然就解决了,住宅才是难点)。
 
先不判断到底谁是最合适的责任方,但一定要确定有这个责任方。责任方可以是:产权拥有方、不可转让或推卸责任的企业、与电梯使用状态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经营机构。从这个角度看,物业、电梯维保方和业主委员会都不是合适的主体。
 
如果法律允许市场上第三方接管产权,并在监管之下运用资产提供服务,并由此获得回报,这也许是最好的途径。这就衍生出了电梯运营的新生业态,这点未来的文章再细说。
 
电梯维保改革,细节还有很多。但笔者以为这三点是根本支撑,是第一性原理。未来电梯市场化运营和安全监察,都是基于这三点的深入和具体化。
 
在上述三个基础上,可以想象的市场化方式就会很多。
 
后续奥远®智慧电梯将用六篇文章,探讨电梯运营的底层逻辑、电梯作为运营项目、电梯资产化的技术支撑、电梯增量中隐藏的风险、电梯厂和电梯维保的关系,敬请期待。
智慧电梯 智慧电梯

134-6668-2873

智慧电梯
智慧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