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梯,电梯安全管理的终极方向
时间:2021年03月17日 13:40:16 来源: 奥远智慧电梯
智慧电梯,电梯安全管理的终极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电梯这种特种设备的需求也急速扩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年销售量最多的国家,电梯需要变得更加智慧,才能确保乘梯安全,建设以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电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行之路。

作为日常使用广泛的交通工具,一般来说电梯设计的使用寿命为十五年,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来推算,我国从1998年起房地产成为支柱性产业到2002年的房地产崛起,真正大批量交付是从2005年算起,截止到2020年,已经到了第十五年个年头。理论上,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有大批量的电梯服役到期、并面临电梯老化、电线老化等问题。
 

从2018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电梯总数638万台,年产85万台,这是一个巨大、惊人的数字。而且电梯作为业主资产,确也是每人每天都会使用的交通工具,承载着公共交通的使命。故而电梯安全,是公共安全问题。
 

智慧电梯为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之势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电梯的综合监管单位,一直从电梯维保和安全监测两个环节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然而因电梯维保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电梯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现行的安全管理方案,通常是将物业单位作为责任人、有签约有证的维保单位运营维护,其他人不得随意对电梯进行处置,且要求一年维保24次、其中4次全面维保。
 

按照市场博弈的逻辑,上有政策下必有对策。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最终一定会失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电梯维护保养就难以评价,结果市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维保品质降低、劣币驱逐良币。原本是能让电梯更安全的优秀维保服务企业,反而因此没有了生存空间。
 

其实大多数的物业公司是没有能力鉴别电梯的维保服务品质的。于是乎,电梯维保服务就成了“法外之地”。如果只是私有财产、私人使用,电梯就是自家事,管不管也不是问题。麻烦就在于电梯是“另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涉及到千万人的人身安全。所以,电梯运营安全已经到了“不管不行”的阶段。
 

传统电梯监测存在哪些弊端?
 

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电梯安全监管很难,但因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前质监总局七八年前已经开始发文,要求各地创新电梯安全管理,探索电梯物联网。但是大部分的探索都在电梯出事之后的“故障急救”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电梯没出事时的“电梯健康”。
 

电梯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既能现场感知变化,又能后端统筹处理。有了前后端的配合,就能够将感知到的状态数据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但早期探索电梯物联网方向,重点都放在前端,试图在前端直接判断故障而报警,只向后端传输结果数据。结果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电梯即时故障即便检测到了,其实还得维保单位上门维修。从本质上并没有解决电梯的安全问题。

二是状态监测只能监测到故障概率。问题是只要有10%的误报,就会带给物业和维保单位很大困扰,进而导致对监测失去信任。
 

是不是电梯物联网走到了尽头?并没有。换个思路,其实是有办法的。
 

智慧电梯为电梯安全管理打开智慧之门
 

电梯是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特性是:一个事故之前有九十九个故障,一个故障之前有九百九十九个征兆。这是飞机工程师发明的海恩法则,在机械领域被奉为圭臬。奥远智慧电梯认为,最好的医疗是保持健康,最好的电梯安全措施是防患于未然。既然如此,如果将长期监测的数据传送到后台,由后台进行数据分析,辨识征兆、预防故障,岂不就解决了电梯的安全问题?是的,这才是正确的电梯物联网开打开方式,这就是智慧电梯。
 

只有结合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电梯才能真正产生“智慧”。这种智慧本质上是将人的经验和电梯的状态数据知识化、模型化,然后不断通过现实验证优化,最终形成从预兆判定趋势的智慧。感知电梯故障而报警,充其量也只是“看见”或者“听见”,算是人云亦云的状态描述,预测判断才是真正的智慧。

奥远智慧电梯发研电梯监测产品的思路与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防祸于未然”非常相似。治病重要,防病更重要。真的智慧电梯,是预防事故、让安全可管理。

只有可管理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实现电梯维保透明化管理,有效保障智慧预警、智慧查询和智慧监管,是奥远智慧电梯人的使命,我们认为,智慧电梯,才是电梯安全的终极方向。

新闻标签:智慧电梯     电梯物联网     

智慧电梯 智慧电梯

134-6668-2873

智慧电梯
智慧电梯